新闻中心

返回列表
《广东建设报》广州2200工地监控全覆盖
时间:2015-10-21 撰稿人: 点击数:

来源:广东建设报   2015-06-01  

网址:http://www.ycwb.com/epaper/gdjsb/html/2015-06/01/content_718594.htm?div=-1  

 

 

用现代科技管理手段取代传统巡查防范模式,从过去的多头管理到现在的“一张图”管理
 
 

                广州2200工地监控全覆盖

 

广东建设报记者 韩庆文 通讯员 岳建轩

  “以建高支模、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等8大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系统为基础,继续研发‘一张图’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其发挥最大监管效能。”2015年,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再次把建筑工程“一张图”系统研发应用作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实,用“一张图”管工地只是广州创造新型建筑工地管理模式的一个部分。

  广州,建筑工地多,建筑工人多。据统计,广州全市在建工地2200多项,建筑工人40万人。面对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广州通过不断创新建筑工地管理模式,加强对建筑工地施工安全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确保了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形势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发挥“综合诚信评价制度”效能

  “综合诚信评价制度”是广州多年来积极探索、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建筑行业、建筑企业、建筑市施工现场的制度。在房屋市政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广州以企业综合诚信评价制度为主要抓手,综合提升房屋市政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研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工程质量安全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动态监管以及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数据统计,促进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履行质量安全职责和落实制度要求的主动性,提高工程安全监管效能;通过 “监督管理系统”、“混凝土追踪系统”、“检测监管系统”等子系统实现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现场诚信评价的自动评分,保障被评价对象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综合诚信评价制度管理的应用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广州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效能。

  从“事后管理”到“事前监控”

  广州在建筑工地施工安全监控中,积极研究和吸纳现代技术手段,改变传统巡查防范模式。针对建设工程的三大危险源,广州建立了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筑起重设备实时监控系统和高支模实时警报系统,实现了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从被动到主动、事后管理到事前监控的双转变。广州已开发的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测预警系统,通过手机联网的方式第一时间传送预警信息,及时消除安全隐,安全管理效果良好。该系统已获得国家专利。

  从“多头管理”到“一张图”

  广州建筑工地多,工程规模大小不同,工期长短各异。如何对这众多建筑工地的施工安全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广州以建筑工程为管理对象,开发完成了高支模、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等9大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系统,整合为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一张图”。这是一个综合反映广州工程建设动态的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从建筑业监管系统中了解工程基本信息以及施工许可证、各方责任主体及责任承诺书、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纸审查备案、节能设计审查备案情况;从建筑业监管系统等相关系统中可以了解项目夜间施工许可信息,包括施工开始、结束日期、施工内容等台帐内容;通过链接建筑工地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查看施工现场各视频采集器上传的监控视频图像,掌据工地现场实时情况;从地下工程及深基坑安全监测预警系统、高支模监测警报系统和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测系统中自动采集相关的监测数据和信息并实时传输,及时进行预警和报警,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广州通过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一张图”,实现了对全市在建工地施工安全监控的“全覆盖”。

  由“说教式”到 “体验式” 

  广州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还有一大创新点就是开展“体验式”安全教育模式。如何提高建筑工人、特别是建筑农民工的安全意识、防范技能一直是建筑工地安全管理工作遇到的一大难题。过去主要是通过说教或观看录像等形式对建筑农民工进行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广州现在改变了传统的安全教育形式,建立了建设工程安全模拟教育基地,使安全知识教育由“说教式”教育转换为亲身“体验式”教育,通过参观、聆听、体验,对各项危险源和模拟事故场景的切身体验,从业人员可接受立体式、声、光、气等较为全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学习并掌握正确的安全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和有效的自救互救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s05_attpic_brief.jpg

           坐在办公室便可知晓工程建设动态 黄宙辉 摄


会员下载  网站地图  法律声明              版权所有 © 广州粤建三和软件 粤ICP备050097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