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交流会圆满结束


发布于2025-09-26

  2025年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交流会于9月19日在重庆市嘉泊汀酒店成功举办。本次交流会由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协会主办,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承办、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有限公司、广东省智慧建造与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行业协会协办。本次会议以“检测技术创新应用与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搭建高水平行业交流平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与产学研深度融合。本次会议邀请了多位主编CECS技术标准的专家莅临现场做标准宣讲,同时也邀请了多位国内相关专家就工程检测最新技术进展做了精彩报告。

  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质量分会理事长、研究员王霓、建研院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科研技术院院长常乐、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俭、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协会副会长、检测试验分会副会长、技术委员会主任张京街、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行业协会会长周有衡、广东省智慧建造与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张兵、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总站检测科科长焦扬、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科长陈磊、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协会副会长、检测试验分会自律委员会主任阴可、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协会副会长李建荣、张雪松、颜丙山等专家。会议由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协会副秘书长陈功主持,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协会会长邹俊才代表大会主办方致辞,来自重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核心技术人员近25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大会议程紧凑、内容丰富,会议共计有十二位专家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信息量巨大,干货满满,代表们认真听讲,会场秩序井然。

  首先,邹俊才会长代表协会表示祝贺,本次会议以“检测技术创新应用与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搭建高水平行业交流平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与产学研深度融合。邹俊才会长以“创新引领,数字赋能,共促检测高质量发展”以为主题致开幕词。

 

  王霓主任为与会代表宣讲《建筑结构可靠性评定标准》。他指出,已有的可靠性评定标准为我国既有建筑物的鉴定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超越和突破的空间。该标准适用于按现代规则建造,以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木结构为承重结构的建筑物及其附属构筑物。该标准具有开创性的基于可靠指标调整分项系数的评定方法,充分考虑了既有建筑的特点,在保证可靠指标不变的前提下,提出了调整分项系数的评定方法,并进行了相关的验算分析等工作,为规范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评定提供了有效依据。未来,将有一系列既有建筑的政策法规出台,让既有建筑评定更有效更规范。


 

  黄俭董事长作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T/CECS1691-2024)》的主编专家,向与会代表详细介绍了标准编制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及应用案例。他以江苏盐城检测机构检测报告造假事故为引,强调工程检测是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工程检测监管是势在必行。2024年住建部提出推动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是好房子的基本保障--工程质量的“试金石”,是衡量工程质量水平的“秤砣”。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全面符合57号部令的要求,打“三假”、治“内卷”,让检测回归价值本源,重点针对整治目前存在的假试样、假试验、假报告以及市场乱象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和技术措施,如:检测报告赋码上“链”、试样标识加“芯”防伪、AI+视频切片保“真”等。该技术标准的实施在打“三假”、治“一乱”,让工程质量检测回归检测价值本源等方面效果显著,实现人工智能+监管,推进施工质量安全监管、工程质量检测数字化转型,助力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国发〔2025〕11号)》: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黄董表示,未来,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数字化转型将实现让工程质量检测回归价值本源,保障工程质量,实现工程质量检测价值效益。

 

  张京街副会长作《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分析及处理》专题,向与会嘉宾介绍混凝土缺陷类型、缺陷调查和检测、产生缺陷的原因以及缺陷的修补与加固处理。他以2008年重庆南岸某高层住宅项目在修建过程中节点浇筑不密实质量问题、2012年重庆华福路某既有高层住宅项目混凝土质量问题事件、2020年加州花园火灾等案例,强调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分析的重要性。


 

  周有衡会长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新技术探讨与实践——双轮驱动的人工智能应用》为题,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活动范式,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周会长以人工智能赋能工程施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例向与会嘉宾介绍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场景,同时向与会嘉宾介绍了知识图谱技术,以及“大模型”+“知识图谱”双轮驱动构建可信人工智能(产业AI)的技术路线,以RAG+LLM构建基于本地(私有)知识库的大模型应用、RAG+SQL自动生成+LLM实现业务数据的查询分析以及KG+LLM 构建行业可信智能应用为例,分享了协会在此领域的一些应用落地场景。他表示,“大模型+知识图谱”双轮驱动的构建可实现可信智能深度融合,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垂类大模型的应用将实现AI赋能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张兵副主任以《AI赋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创新实践与前沿探索》为题,向与会代表分享AI发展历程、机器视觉、大的模型应用及机器人在建筑施工和质量检测业务中的应用,以及大模型发展历程、工程大模型构建、湖仓底座、智能视频切片等工程质量大模型的研究经验及成果。他表示,工程质量检测大模型基于AI底座的检测业务流程提质增效、多智能体协作赋能检测业务智慧化、多智能体协作赋能检测业务智慧化。未来,工程质量安全垂类大模型将基于工程质量安全领域的专业知识预训练,从根本上解决幻觉问题和专业深度问题,全方位提升专业性和使用性能;智能体协作将会出现在日常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时序大模型通过提升时序数据的无损处理、分布异构性处理和非确定性概率预测能力,将显著提升在起重机械、升降机等设备运行监测和异常预警、基坑变形监测和异常预警、试块抗压强度预测等领域的动态决策支持能力。工程大模型赋能检测业务活动全过程,并实现业务多元化及数据资产变现,让工程实现更高品质。让工程实现更高品质。


 

  焦扬科长以《工程质量现场检测信息化监管》为题作分享。他指出,面对传统监管先检测后委托、人员管理松散、设备使用混乱、检测质量存疑等痛点,构建信息化监管体系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信息化赋能重塑监管格局,实现委托、人员、设备、量时四个模块相匹配,形成闭环管理体系,提升监管效率和公信力,促进检测行业规范化,推动工程质量检测的高质量发展。

 

  陈磊科长以《推行智能审批,强化工程质量检测资质数字化监管》为题作分享。他指出,针对审批标准不统一、申报材料虚假、信息不对称等传统审批与监管问题,聚焦智能审批实现一网通办、数据共享;强化数字监管,打通数据链路、强化信息印证、共享信息数据,实现审管联动智能化数字化。最后他指出:共建共治不仅有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也能让各方实现共赢。检测机构能获得更好的市场环境,监管部门能提高监管效率,最终保障工程质量和公共安全。

 

  常乐院长以《我国房屋体检的产业政策、关键技术和应用实践》作专题分享。他指出,2000年前建成的城镇住宅老旧小区的中高层建筑数量占比,贵州、重庆、广州、四川均超过10%。我国房屋体检制度,适用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多业主住宅、公共建筑和经营性自建房,房屋体检关键技术,通过现场观察+体系核查+少量验证检测的方法进行状态评估,得出鉴定结论和处置方法,更好的聚焦“四好”要求,加强房屋安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管理,建设舒适、绿色、智慧、文化好房子,完善相关制度,严控增量,逐步建立城乡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最后,常院长表示希望与各位同仁携手并进,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进一步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系统开展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为我国工程质量发展与房屋安全管理贡献力量!


 

  阴可副会长以《反内卷 强自律 谋发展》为题作专题报告,他表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是建筑行业的 “眼睛”,肩负着保障工程质量、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使命。反内卷,需要我们摒弃恶性竞争的思维;强自律,需要我们坚守职业操守和行业底线;谋发展,需要我们勇于创新、积极进取。让我们携手并肩,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推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走出内卷困境,迈向更加规范、更加健康、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检测事业部部长颜丙山作“检测数字化转型与实践”经验分享。他表示,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智慧检测管理平台”及“建设工程材料智能化检验实验室”,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创新驱动,利用计算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及相关仪器设备等科技手段实现自动完成特征识别、数据测量、数据处理、结果上传以及分析计算;减少人为干扰提升效率,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检测,助力检测机构实现工程质量检测数字化转型。


 

  重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荣、重庆华盛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雪松等检测机构代表与与会代表进行经验交流,共同探索工程检测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创新引领,把技术突破作为企业立身之本;坚持应用为王,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成检测能力;‌坚持开放共赢‌,以协作精神打破技术壁垒。让我们携手并肩,以新质生产力点燃发展引擎,共同书写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会员下载  网站地图  法律声明              版权所有 © 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05009745号